走进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NEWS数字病理的未来: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引领透明化3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
来源:倪宏芝 日期:2025-03-02近年来,3D医疗成像技术因其能够捕捉生物组织立体信息而广受关注。传统的医学影像手段通常依赖于薄切片的2D图像,虽有其独特优势,却在分析生物组织微环境时存在明显局限,无法全面展现其三维结构。而3D医疗成像技术,能够深入分析生物组织的形态、免疫微环境及细胞分布等复杂特征,大大提升了诊断精度和临床应用潜力。
目前,3D医学成像技术如光片显微镜和光学切片显微镜,已经能够对大体积的生物样本进行扫描,并在不影响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提供详细的三维重建。这项技术使得病理学家得以以全新的方式审视生物样本,提升了对病变区域的识别率与诊断准确性。此外,3D无损成像技术使得珍贵的活检样本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检测,避免样本的破坏,相较于传统方法,3D病理能够简化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并具备潜在的成本优势。
尽管3D医疗成像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其应用和普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数据处理和存储成为关键难题。与传统的2D医学影像相比,3D数据量巨大,如何高效处理和存储这些庞大的数据是当前技术的核心问题。此外,3D成像的标注和训练同样存在困难,由于数据维度较高,传统的2D标注工具和方法无法直接适用。因此,开发适合3D医学影像的标注和分析工具,特别是可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标注软件,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3D成像技术中,主要可以分为破坏性和无损性两种方法。早期的破坏性3D显微技术依赖于破坏性串联切片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大量的费用与劳动力来对组织切片进行成像并进行3D重建。随着技术进步,一些自动化的切片方法,如刀刃扫描和微光学切片断层扫描,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已商业化应用于提供3D生物医学数据,然而这些方法仍然会导致组织样本的损坏。
在无损3D显微成像技术中,成像设备主要以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显微镜及光片显微镜为主。尽管共聚焦和多光子显微镜能够提供极佳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需克服的挑战。例如,这些设备通常依赖于逐点生成图像,在三个维度上进行扫描,增加了机械复杂性,并可能导致成像速度慢。因此,共聚焦和多光子显微镜更适用于小样本或对成像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光片显微镜,亦称为选择性平面照明显微镜,近年来成为对较为透明标本进行快速3D荧光显微检查的主流技术。它通过细的激发光束垂直于探测轴照射样本,激发样本中仅感兴趣的局部焦平面,利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阵列,迅速生成3D数据集。光片显微镜具有高效的几何结构,显著减少了光漂白和光损害,因而被称为“温和”的3D显微技术。
3D图像处理包括图像拼接、数据压缩及可视化处理等步骤。图像拼接是将获得的大量2D图像通过特定软件拼接成体积数据集。目前,基于相机的3D显微技术,采用16位sCMOS相机,每秒生成约800MB的数据量。为防止数据过大,可以通过动态范围的窗口化处理,去掉低端噪声与未使用的像素,实现高效的“无损”压缩。最后,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生成多种可视化效果,便于对病理结果的审查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3D医学成像技术并不仅限于病理学,其与基因组学、放射学等其他学科的结合,将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通过跨学科的数据整合与协作,3D成像将成为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工具,推动未来的病理诊断向智能化、数字化及高效化的发展。正如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所强调的,创新与技术的结合,将持续引领医学领域的进步。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5640736143
总部地址:武汉友好区谌街道73号